咱们聊聊这波科技巨头齐刷刷冲IPO,到底在资本市场是啥玩法。
说真的,连着好几家公司嗖嗖闯关,场面那叫一个热闹。
摩尔线程,宇树科技、盛合晶微、长鑫存储、群核科技——这五个名字,最近在券商圈里被喊得响过“包租婆”。
可问题来了,这些公司还没真正挂牌上市,A股上那些“亲戚股”已经提前扎堆起飞,好像提前收到剧本似的。
为啥行业巨头还在排队过会,A股的亲兄弟就先涨了?
背后逻辑到底是不是大家说的“参股蹭热”“供货沾光”,还是另有隐情?
想看懂这波躁动,咱得逐一揭开那些藏在水面下的赚钱套路。
摩尔线程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今年的大热门。
连过三关,88天就杀到科创板过会,速度快得像高速路上飞奔的玛莎拉蒂。
业内都知道它是国产GPU的扛把子,但真能代表自主突破吗?
他家研发投入高的确是事实,三年占比超过两成,可固定资产却不算多,这点刚好踩上科创板最新“绿色通道”。
这种政策红利,让他这类轻资产、高技术型企业被优先筛出来。
别看摩尔线程现在还在亏损,净亏损都两个多亿了,但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故事。
他家的AI芯片已经供货字节跳动和腾讯,副业还搭上了智能汽车这一链,商用路径越来越清晰。
感觉只要IPO一过,就是国产算力的代表性标杆,对吧?
只不过这种线性增长能否持续,谁心里也没一杆秤。
说宇树科技,机器人圈谁不认识?
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将近七成,是不是有点“独孤求败”的意思?
这家公司最近开启上市辅导,券商队伍直接拉来中信证券,动作快得和扭蛋机一样畅快。
亮点是,人形机器人小批量交付,好多行业已经下了订单。
一来带动上下游同步扩产,二来需求暴涨,直接开抢供应链上的货源。
喜提IPO窗口,看样子,A股那些给宇树供货的厂家快要过上“订单高速路”了。
但市场就怕过热。
万一政策、产能或者技术环节出纰漏,订单未必都能顺利兑现。
生怕出现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情况,纯靠想象力吃饭也不保险。
然后是盛合晶微,听着显得低调,其实是芯片封测领域的网红选手。
它专门做华为昇腾芯片的封装代工,技术含量不是一般高。
12英寸高密度凸块技术,全行业都喊“卡脖子”;这家企业手里揣着独门秘籍,属于“市场刚需”级别。
现在IPO辅导验收也结束,扩产计划摆在面前了,单靠这个消息点,A股相关产业链起码要炒一波。
不过芯片圈要命的地方就在于市场瞬息万变,加工能力说搞就搞,需求说跌就跌。
一旦下游变脸,谁都不好受。
长鑫存储这张牌很有意思。
本身是国产DRAM大厂,还没上市就被一堆大股东盯上了。
主打自主可控的概念,背后和兆易创新业务线高度重合,参股+业务双绑定,看着就很像“理科情侣”,互补又能携手冲浪。
只要DRAM继续高景气度,国内存储就有得玩。
不过A股永远那么现实,参股比例高一点,业绩协同深一点,才有持续性的肉吃。
纯蹭热点或挂名,最后就是“竹篮打水”。
群核科技是这里面唯一冲击港交所的公司。
虽然大盘有限,但它的酷家乐平台让家居设计智能化,算是新赛道的摸索者。
目前空间智能这块刚兴起,未来潜力谁也没法盖章。
但就凭“第一股”的标签,也足够引来一波投资者追捧。
至于后面成不成,市场更需要时间监测。
再聊聊这波相关A股的具体玩法。
第一种,直接参股。
比如和而泰,简直像摩尔线程的“亲妈”,实打实持股1.2%。
摩尔线程一上市,估值提升,股权就脸上贴满了“钱”的标签。
这种短期股价刺激外,更有意思的是和而泰本身做智能控制器。
往后摩尔线程如果给技术授权或者优先合作,两家可以直接打配合,谁也没吃亏。
股权钱袋只是第一层,后续订单、技术绑定才是稳扎稳打的核心。
还有中大力德,这家公司谐波减速器横扫宇树科技关节模组需求,市场份额超级大。
核心优势在于,国内供货便宜还靠谱,对比进口设备,性价比甩对方一条街。
只要宇树科技上市狂奔,中大力德的订单就像支付宝余额一样稳步增长。
光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贡献营收就很亮眼,算是典型的“供货沾光型选手”。
不过也别看太乐观,订单能不能永远持续增长,还要看整个机器人产业有没有耐心给力。
亿道信息是盛合晶微的产业链小伙伴。
主打半导体配套设备,技术储备正好卡在盛合扩产的那根“筋”。
只要盛合晶微上市后继续提升产能,亿道信息就能精准受益,妥妥的趁热打铁。
这类间接受益公司短线机会不小,可一旦扩产节奏放慢,上游订单就要跟着降温了。
兆易创新这波属于双保险,本来是DRAM领域大佬,又通过参股长鑫存储直接押注国产存储实现爆发。
闪存和DRAM配套做存储解决方案,算得上“夫妻店式”合作。
一面享受IPO带来的估值提升,一面还能在业务协同中吃到第三碗饭。
就看双方绑定够不够深,能不能一起在国产存储赛道搞个大新闻。
还有个跨界选手,景兴纸业。
别看它干的是造纸行当,投资却特别灵活。
靠基金投资分散风险,通过容腾基金同时入股宇树科技和摩尔线程,甚至还间接涉及盛合晶微的产业链。
暂时没实质供货,但只要相关产业起来了,怎么切入机器人包装、半导体辅料领域都有资金基础。
低成本、跨圈布局,标准的资本流派。
当然,这种玩法风险也不少,趁潮流赚一波,但失去核心话语权就会掉队。
不过吧,看着机会铺天盖地,其实暗礁也藏不少。
首先得盯紧那些硬性风险:有的公司IPO进程神速,但业绩并未转正。
摩尔线程今年上半年净亏2.71亿,上市后的估值波动是板上钉钉。
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到底能不能量产?订单能否从政策利好变成实际落袋?
盛合晶微的封装订单转化归根到底看华为昇腾芯片销量。
根基不牢,利好就是“短命鬼”。
但这种行业周期本来就复杂,判断得靠排队看数据,不靠猜测和热闹。
另一大坑是所谓“业务绑定深度”。
有些公司对外宣传自己参与了巨头赛道,其实持股比例低得可怜,股份链条绕八圈才轮到自己分一匙汤。
或者仅处于合作意向阶段,订单能否落地还得靠“玄学”。
比如参股0.1%,最终收益一层一层被稀释,雷声大雨点小都是常态。
投资者真要明确穿透算账,看实际权益,不要被“上市热点”迷花了眼。
现阶段哪家公司是“风口浪尖”,哪条赛道最有戏,其实答案没那么直接。
政策鼓励已到位,IPO通道也在加速催肥硬科技,摩尔线程和宇树科技能否持续成为现象级案例,关键还得看后面产业链发力。
A股这些先布局的公司,确实吃到“政策+行业”双层红利,比如和而泰弹性最高,风格激进,股权涨幅受益快。
中大力德订单基本盘给力,是稳健型风格。
盛合晶微和亿道信息的技术壁垒挺高,属赛道爆发力选手。
景兴纸业、群核科技等跨界玩家更多是提前埋点,灵活性很强但不稳。
投资到底选哪条路?是押股权还是做供应链?或者干脆躺平观望?
还得结合自身承受力和对行业理解深度慢慢来。
其实说到底,这波科技IPO狂热,本质就是国产替代的切换时刻。
虽然A股提前买单,谁都想做风口上的猪,但长期还是要看产业技术持续输出和上下游协同的粘性。
谁敢保证,今天的热门炒作过了明天不会歇火?
“会买的是徒弟,会等的是师傅,会守的是老祖宗。”
有没有点道理?
跟着蹭热度的那批公司,各有各的算盘,风格也花样百出。
短线热点可以吃,但核心资产还得静下心来做长线布局。
毕竟投资不是赌马,更不是抢红包。
关于这波科技IPO和A股提前上车,你怎么琢磨?
是坚定做风口韭菜?还是走自己研究的路子?
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,也可以锁定反复追踪这些IPO的后续公告,随时关注行业新动向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股票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